close

 


巴陵 ~ 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


林主管的故事


民國五十七年的暑假,一位體瘦嬌小的警員,帶著公事包,背著一斗米,及一些疏菜,來到巴陵的山腳下, 準備從600公尺高的下巴陵爬上1200公尺的上巴陵,原來這位警員想要躲避平地的煩擾,而請調到巴陵派出所, 當時就讀初中的我,正值暑假,被邀幫忙背家當上山,哇塞 約18公斤,真不是蓋的.


來到山腳下,問一下當地原住民,( 原來都是泰雅族)上山的路怎麼走,原住民很親切的問,"到那裡?"我們說"到巴陵派出所" 原住民馬上意識到 "新來的主管喔" ,"怎麼不是原住民",當時我想 "平地人,完了" . 找到了登山入口, 那裡是入口,跟本是一堆荒草中,撥開雜草樹藤才能發現的小徑,估且就當它是路吧. 

踏上第一步, 就摔倒,路徑盡是碎石及山土, 非常滑, 加上18公斤重的行囊,馬上來個倒栽蔥,倒回路邊,四腳著地,跑回本壘, 得分.  我的新卡其褲, 馬上破相,真XXX痛. 

重新踩路,一來就是45度的攀爬, 首途30分鐘,又是針草, 又是樹藤,不時有雨傘節橫過小徑, 嚇的我們馬上撿路邊的枯支趕蛇,突然又看見 一群蜜蜂,遠遠看小小的, 近看竟然是巨大的虎頭風,馬上點燃身邊的廢紙,燻逃現場. 

路上爬坡, 最少45度,60度是正常的,有些地方還得攀爬樹支直上90度,約莫2小時,時已漸入深山, ,途然霧起,頓時茫茫,時有松鼠飛躍,萬鳥吱吱喳喳於林中,山猴戲耍樹端,此景彷彿電影中的情節, 遠方還聽到黑熊的叫聲, 聽說巴陵原住民有補捉過小黑熊呢. 

前後花了3個半小時 ,才到達山頂,此時已雙腳顫抖,無法移步,汗流衫濕,涼風徐來,略感寒意.稍作休息, 端目瞭望,眼前一破舊底矮的日式建築,這就是巴陵派出所,只有一位警員來迎接新主管,再遙視四方, 只見群山環繞,飛鳥拌著歌聲,迎頭圍唱,好像在歡唱"新主管來了,新主管來了",微微的白霧,帶著雲海,山谷中的溪底,溪水清澈有聲,夕陽西下,漲紅彩 霞,好一幅人間仙境.

主管稍作整理及休息後,第二天馬上招集村長及個長老開會, 介紹彼此認識,瞭解當地居民食衣住行, 戶數,人口,受教育情形. 事後發現原住民的主食是, 玉米,蕃薯,經濟作物則有香菇及竹子,生活是相當困苦,住戶只57戶, 人口 238人,沒有產業道路,農產品只能用人力背下山,小學一間,師生共22人(含一到六年級),初中得到復興角板山, 就讀現在的介壽國中. 

當時的年代流行嘻皮,長髮披間,AB褲,主管就從年輕學子及輟學的青年開始,長頭髮的一律 休剪,而且主管親自操刀,穿AB褲的一發現就剪開褲管, 吵架馬上都罰跑1,000公尺,宛如獨裁者,在當時年輕人都敢怒不敢言,但看在長者眼裡, 可是稱好.


自己主持開路工程    一年半沒拿薪水回家


主管在主事半年後,有天在座椅上發呆,我一個平地人,每次休假回中壢宿舍與妻兒見面後, 想到每次回山上就怕,每次上下山, 去回都要爬600公尺,8公里,耗時3.5小時的登山步道,還要背10天半個月的口糧,好累好累ㄚ. 有一天途發奇想, 從山下到山上如果能開一條路,能行始機車,鐵牛車(當時的四輪拼裝車),就不用爬山,走的 那麼辛苦,也可運輸農作物下山, 改善經濟.

事意已決後, 便開始再招集村長, 長老, 所有住戶密集開會,說明為改善巴陵的經濟環境,開一條路是為巴陵下一代幸福著想,是為你們泰雅族作的,不是為我林主管而開的,經過半年的說明會,討論,終於達成共識. 結論如下
一)每一戶出一丁口,每天出席,不可請假, 無故不到則罰錢做公積金,買飲料便當茶水(共52戶丁).
二)工具每戶自備 .
三)斗笠, 雨具自備.
四)每天早上7點到下午六點,中午休息一小時.

開完會後,第二天便集合在上巴陵派出所前面,點名,分配工作, 便從上巴陵派出所前面,往下巴陵開挖,工程是採由上往下挖,先前部隊則先規化路線,以便工程順利進行,就這樣一鋤一鋤的挖,一寸一寸的鑿,完全人工, 沒有機械,風雨無阻,頂著烈陽,弄破了5,607雙手套,毀壞了506雙布鞋,人員受傷無數,歷時540天,一年半的時間, 多少泰雅原住民的血淚, 汗水,多少巴陵原住民的驕傲與骨氣,這就是"巴陵魂"


一年半的時間,林主管沒拿薪水回家, 全花在工程上,家裡開銷,教育,全由富裕的丈母娘資助,為的是讓林主管無後顧之憂,背後的妻子何其偉大ㄚ.


純手工的產業道路    震驚地方政府



當巴陵人的驕傲傳出去後,經過當年的台灣新生報及青年日報,報導後,驚動了復興鄉公所,大溪分局,派人實地堪察, 才發現這不為人知的事情,這條巴陵人的路,完全手工打造,沒花政府一毛錢的路,是巴陵泰雅族的血汗,命脈, 也是林主管的使命,當年民國60年,林主管也獲選當地"好人好事"代表及"模範警察",拉拉山的居民都稱乎當時的林主管一聲    "爸爸"

手工的產業道路, 不盡完美,只有8米寬,復興鄉公所接手後, 開始整建拓寬,當時的原住民為感謝林主管的用心及辛苦, 要想辦法紀念林主管,於是想在這條路上作文章,途然長老提出, 主管名叫"林同心",這條路是 我們大家同心協力完成的,我們就教它"同心路"吧,大家有志一同都認可, 於是由下巴陵到上巴陵的觀光產業道路年長一點的都知道 "爸爸" 與"同心路" 的故事.


巴陵爸爸的同心路



隨著"同心路"的開發完成,後來才發現"神木群",方有"拉拉山"的誕生,因有"同心路"的在先,拉拉山才規劃為"拉拉山自然風景區",開發為觀光景點, 因有"同心路"拉拉山才能引進日本水蜜桃,馳名中外, 有水梨,甜柿,蜜李,"同心路"改善拉拉山原住民的食,衣,住, 行,這也是同心路的使命,它還繼續發著光.


林主管退休後,在拉拉山經營渡假旅館,現年紀已高齡85,旅館已由第二代永續經營,林主管仍健在
的含飴弄孫中.

當你下次來到拉拉山時,別忘了你正走在"同心路"上,別忘了拉拉山的故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平哥 的頭像
    平哥

    平哥/藍海豚的家

    平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